找到相关内容213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的心理学

    它们是缘起的;作为精神产物,同样也是缘起的。比如说眼识的产生,佛教讲需要九种条件:光线、空间、距离、眼根(眼睛器官)、种子(能认识事物的内在因素)、作意、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耳识的产生需要八种条件。...因素就是父母的遗传基因。我们的阿赖耶识和父母的遗传基因配合在一起时,才构成生命最初的因素。阿赖耶识是我们生命无始以来精神活动的延续,所以我们现有的生命,也只是无始以来生命洪流中所起的一个浪花。这个浪花...

    济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32463005.html
  • 《摄大乘论》探索

    的中心理论——阿赖耶识。培养学佛者必须要有的正知正见。再其次是叙述了大乘佛教的几个重要问题,如批判了小乘行者毁拨大乘不是佛说,肯定地论证了大乘是佛语。大乘学人发无上菩提之心,证...具体的解答。   关键词:摄大乘论、佛陀、无著、阿赖耶识。   作者简介: 释智德,现是闽南佛学院男众任课法师。   导言   我佛如来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为诸众生...

    智德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73268107.html
  • 佛学上的“唯识”与哲学上的“唯心”的区别

    机制,是自觉的事实存在。   二、在心、识的外延上   唯识学上的“心”,是一个总名。从狭义上讲,包括我们能觉知的八种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而且相对于心所有法而言,这八个识都能领有其他相应的精神活动;从广义上讲,包括了八识以及受其领有的五十一种心所有法,只相对于色法(物质)而言。八心王间各有体用,彼此间的内在联系非常密切,犹如一棵大树,阿赖耶识如长在土里的...

    常进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493781509.html
  • 论佛教唯识学的对象理论

    ;识”何以能变现出认识的对象,其根据何在?唯识家为此创立了阿赖耶识变现说。所谓阿赖耶识,又叫种子识、藏识。它如同植物的种子,蕴含着整个世界的基因。当人的显在意识生起时,它提供关于万法的知识;人的一切活动,又都积淀在阿赖耶识中,丰富着它的内容。通俗地说,阿赖耶识类似于人的经验。一方面,经验凝聚着一切记忆,能指导人的活动;另一方面,活动又影响着经验。   在唯识学中,阿赖耶识处于认识形式...

    魏德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1140726.html
  • 玄奘译《解深密经》之唯识思想

    第六意识之外,还有一独立的识体确定地存在着;这一独立的识体叫作一切种子心识,也可称作阿陀那识、阿赖耶识、心。其次,关于不同种类的识的特点,《解深密经》指出,前五识和第六意识组成的六识是间断存在的,在六识之外独立存在的阿赖耶识则具有相续存在性;阿赖耶识是潜藏在六道众生的个体生命之中并与个体生命的安危相应,所以叫作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又具有伴随并执持个体生命的作用,所以也称为阿陀那识;又由于六道众生就其...

    徐绍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95069569.html
  • 陈鹏释译:唯识四论(4)

    唯识实性:唯有绝对、永恒的阿赖耶识是万事万物的真实根源,世间事物只是由[识]变起的假相。实性,真实的根源、永恒的绝对,与[无性]相对。]。译文  最后,五个颂是说明实践唯识义理的五重境界。有人提出疑问:既然有如此种种唯识义理,众生究竟如何逐步按理修行呢?本论认为要首先了解大乘佛教所谓「二种种性」的说法。「种性」即是阿赖耶识种子的特性。第一是「本性种性」,指与阿赖耶识同生的本有种子。此赖种子无善无恶...

    陈鹏释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5450004.html
  • 《唯识学种子理论探析》

    名义、体性、种类、产生的诸异说,以及其与现行诸法、阿赖耶识、熏习的关系等方面,多角度地展示出唯识学种子理论的概貌。   关键词:唯识 种子 熏习 阿赖耶识   作者理证法师,中国佛学院教导室主任。   ...诸法不同的现象,完全是因缘的组合。然而,宇宙诸法既然是因缘所生,那么,谁是诸法的亲因? 它又是如何生起的呢?这是很多学者都无法解答的问题。唯识学认为,能为诸法的亲因者,就是阿赖耶识中的“功能差别”。...

    理证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05767417.html
  • 藏传佛教觉囊派哲学思想初探

    意、识三所知。  1)心,觉囊派说,心的梵文对音是“兹达”,意为积聚,因此是指习气积聚的依托处阿赖耶识。清净心同无明会合,受虚妄分别心刺激,遂成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是习气的贮存处。所谓习气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染污意等七识认识活动的余势在心理上留下的印象。沉积在阿赖耶识里的习气有三种:①言诠习气,指人们使用名言即概念所形成的潜在势力,例如见青色之眼识中,对青色分别心之耽著境能显现实有;②...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24559881.html
  • 《胜鬘经》中的“如来藏”思想及其发展

    清净的如来藏怎样被客尘烦恼所染却没有加以具体的阐释,只是说此甚深不可思议佛法难以了知。依照后来的唯识学的说法则是第七识末那识无始以来于心深处执取如来藏(阿赖耶识)为我,次第相续相生而无间息,这就是遮蔽...重点宣讲如来藏思想的经之外,还有《大乘阿毗达磨经》、《解深密经》等,这些经就不是讲如来藏的了,而是宣讲阿赖耶识和阿陀那识。阿赖耶识就是瑜伽行派所说的第八识,因为其含藏万有,叫 “藏识&...

    杨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1851297.html
  • 略论佛教中对实相的体认(八)

    和合,非一非异名阿赖耶识。”从这一句看来,心生灭门倒是指阿赖耶识的生灭。但是《起信论》中将阿赖耶识看作是如来藏与无明和合是很值得探究的。若依印度的说法,阿赖耶识与如来藏应是同义语,皆指心法而言,修行的目的是转阿赖耶识或如来藏由染成净。但也可以将阿赖耶识和如来藏看作是因位与果位上的差别,即阿赖耶识为染,而如来藏为净。这样看来将阿赖耶识看作如来藏与无明的和合很接近于“心性本净,客尘所染”的印度佛教宗旨...

    吴淑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15265674.html